1955年,陪夫人前往日本东京治疗的何应钦,与冈村宁次进行了会面。冈
1955年,陪夫人前往日本东京治疗的何应钦,与冈村宁次进行了会面。冈村宁次提到,日本投降后,200万日军以及日侨的遣返工作基本占用了当时国民党大部分运力,以致未能接济在东北的国民党部队,他感到非常抱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然而,对于冈村宁次而言,这场战争的结束并未带来应有的惩罚。
冈村宁次曾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他领导下的日军对中国的破坏和屠杀可谓惨绝人寰,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冈村宁次所在的指挥系统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大规模的战争罪行。然而,战败后的他,却奇迹般地躲过了应有的审判。
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当天,冈村宁次并未直接投降,而是接到了来自东京大本营的密令,要求他尽力挑起中共与国民党之间的冲突,制造混乱,为日本未来的复兴铺路。然而,冈村宁次对此指令并不感冒。
面对战败的现实,他逐渐意识到,与其投靠红色势力,不如选择支持当时仍代表中国政府的国民党。此时,他开始转向蒋介石的政府,并承诺为国民党效力,以期在未来的政治博弈中为自己争取生路。
1945年8月16日,蒋介石通过电报下达了命令,要求冈村宁次继续在中国保持秩序,并指示他将日军武器交给国民政府的军队。蒋介石的电报明确要求冈村宁次继续履行其在中国的职务,直到后续安排到位。
对于冈村宁次来说,投降后的政治环境远比战争时期复杂,尤其是蒋介石的决定使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能通过与国民党合作来减轻自己的罪责。
冈村宁次显然没有选择与中共合作的打算,因为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反日情绪过于激烈,一旦自己被其控制,极可能面临严厉的报复。与国民党合作,或许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因此,冈村宁次开始采取积极的态度,向蒋介石提供支持,并在执行蒋介石命令的过程中力求减少日军在中国境内的混乱。虽然这些行动在表面上是为了保持秩序,但实质上冈村宁次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随后,他还亲自起草了《和平后对华处理纲要》,旨在向国民政府传达日军的合作态度,力图为日军的投降与重建创造有利条件。此举表明,冈村宁次的首要目标并非是“为中国战败者的行为赎罪”,而是尽力保全自己的生命与利益。
在1946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冈村宁次的军事见解为国民党提供了不少借鉴。他在南京隐居期间撰写了《毛泽东的兵法及对付办法》等多篇文章,分析了共军作战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这些文献为国民党高级军事决策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尽管国民政府有时会忽视其建议,但冈村依然成为国防部的重要顾问。
然而,1948年3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决定提审冈村宁次,这一决定让蒋介石陷入了两难。国民政府一方面拒绝交出冈村,声称他身体不佳,另一方面则在舆论压力下展开了名为审判的“假审”。
尽管如此,冈村宁次的命运并未立即确定,国民党内部对是否定罪他存在分歧。蒋介石本人对冈村的释放存在疑虑,直到淞沪警备司令汤恩伯的劝说,他才最终决定放冈村宁次一马。
然而,对于冈村宁次的宽容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在中国,战后复仇的情绪依然十分强烈。民间舆论普遍要求对冈村宁次等日本战犯进行严惩,许多武术团体甚至扬言要亲手斩杀这些罪犯。此时,中国政府的立场则更为复杂。
中共中央通过新华社发布声明,强烈谴责南京政府对冈村宁次无罪释放的判决,要求重新逮捕他,并将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先决条件。声明发表后,国内舆论迅速响应,要求对冈村宁次进行严肃的法律追究。
1949年1月,军事法庭对冈村宁次的审判达到了高潮。蒋介石下令宣布冈村“无罪”,这一决定震动了全国,引发了广泛的抗议与声讨。
在中共中央的压力下,代总统李宗仁被迫下令重新逮捕冈村宁次,但汤恩伯却秘密将冈村宁次送上了驶往日本的美国轮船,避免了其再次被捕。尽管这一行为在国内激起了强烈的愤慨,冈村宁次最终顺利返回了日本。
1955年,何应钦在陪伴夫人赴日本治疗时,与冈村宁次再次会面。冈村谈起了战争结束后,200万日军和日侨遣返工作的巨大压力,令国民党未能有效支援东北的部队,他对此深感愧疚。
参考资料:李德福著. 《侵华恶魔——冈村宁次》 1995
本文链接:http://2y3.rsmeili.com/chanpinzhanshi/195148.html